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近日在网上再次引发热议,这位20年前因其父母写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而被大众所熟知的女孩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如今的她年近40,成为了美国“普通”中产。

20年前的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充满希望和斗志,因此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像给孩子“打鸡血”一般的“鸡娃式教育”应运而生。刘亦婷凭借其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的殊荣,她的成长经历成为当时“鸡娃式教育”的典范案例。然而,刘亦婷在美国的现状似乎并未达到一些人预期的辉煌。刘亦婷没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他们将刘亦婷的现状称为美国“普通”中产从而抨击鸡娃式教育理念的失败。

然而刘亦婷的现状真的能称得上失败吗?其实刘亦婷只不过是被神化后消失在大众视线中,尽管她并未成神,但依然是一个优秀的女孩。此外,这种观点也将成功简单地等同于事业和金钱的成功,却忽略了生活的多元价值。教育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让孩子获得所谓的“成功”,追求名利和地位,更在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给予他们热爱生活、自信面对人生的勇气。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刘亦婷的经历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以现在的眼光去评判20年前故事的我们其实已经处于上帝视角。“鸡娃式教育”尽管显得激进,但在潮水退去,当年的鸡娃们长大了,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教育从来都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非流水线模板。鸡娃式教育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父母的鼓励和督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讲究方式方法和用量用度。若想论证鸡娃式教育的失败,刘亦婷的例子无疑是不恰当的。我们不必太过神化刘亦婷的成功,但也不应太轻视她自身的优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