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花几十到上百元不等,你就能获得一个跟自家宠物交流的机会。
这,就是今年风很大的宠物沟通师。
人类一直想搞懂的动物语言 现在终于有希望了
大概流程是,你给所谓的宠物沟通师发自家毛孩子的名字、照片、年龄还有你想问的问题,他们就能跟宠物进行对话。说实话,世超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基于动物行为学进行一波分析,至少得有点依据吧。
但没想到,这些大都是打着宠物沟通的旗号,做着忽悠人的生意。。。果不其然,打开某书一搜,一水的避雷贴。
把一些话术复制粘贴、胡扯瞎编,半小时就要收 100 块,有这钱多给小猫买俩罐头不香吗?反正这事儿,很快就有媒体出来辟谣说是骗局了。
而且世超发现,这种抓住了宠物主人好奇心的生意,还不止一个。
市面上的各种动物翻译 App ,你还没开始用呢就要收费,纯纯割韭菜。。。但好消息是,以后类似的骗局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在未来, AI 很可能可以代替玄学,让咱们 “ 科学地 ” 和动物交流沟通。
首先,咱们得先明白,跟动物交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毕竟,动物并不拥有咱们人类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至少在语言学的范畴里,动物是没有语言的。
它们的 “ 语言 ” ,更多的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甚至色彩变化等方式来表达,说成 “ 通讯行为 ” 或许会更贴切。就比如,科学家弗里希,就研究出来了蜜蜂能通过 “ 8 字型 ” 的摇摆舞,来给同伴传递哪里有花蜜、花蜜质量高低、距离蜂巢的距离等信息。他也因此拿到了 1973 年的诺贝尔奖。
另外,大部分动物也是有方言的,即便是同类,也常常听不懂对方的口音。
之前就有鸟类研究学者提出,美国密执安湖畔的乌鸦,没法儿跟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的乌鸦进行交流。
而咱们人,要搞明白动物到底在想表达啥,就少不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实验。动物的身份、状态、行为和所处环境都得一一记录和总结。
像前面提到的弗里希,观察蜜蜂一观察就是二十多年。而之前的学界,一直都在用这种传统的法子,用人力去破解动物的 “ 语言 ” 。
不过在这两年, AI 开始派上用场了。
先是米兰大学,在之前收集了 440 段猫在不同场景下的叫声,用 AI 模型来区别猫在不同场景下叫声的差异。一个叫 “ 鲸语翻译计划 ”( Project CETI )的组织,也专门用 NLP (自然语言处理)来研究,怎么跟抹香鲸交流。
另外,还有个叫 ESP ( 地球物种计划 )的非营利组织,他们成立最终目的,就是想用AI 破解动物的语言,并且让咱们能和动物们搭上话儿。说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世超也去翻了翻他们的官网,找到了不少他们公开的技术细节和成果。
按照 ESP 的说法, AI 要听懂动物语言,关键点在数据、基础模型、解码和交流四个部分。数据好理解,其实就是动物学家们用各种设备记录下来的动物信息,只不过,以前这些录像带、录音带的处理,都得学者们亲力亲为。
但对于 ESP 来说,这些可都是用来训练模型的好东西啊。所以在去年, ESP 就发布了一个基础模型 AVES ,对数据进行一波分析,学习动物声音和特定行为之间的联系。
但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个标准,来控制模型分析的方向和结果不出岔子。于是, ESP 又发布了一个 BEANS ( 动物声音基准 ),专门用基准来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估。
接着就是对动物声音进行解码翻译,搞清楚哪种声音代表的是哪种含义。最后,还要给动物发送某一生成的信号,观察动物的反应。
相当于做一次验证,看看解码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反正目前, ESP 的整个研究项目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比如,他们的团队正在研究,怎么用 AI ,对白鲸种群的未标记叫声进行分类。
不过,这种AI 翻译动物语言的路线,还处于验证阶段,很多地方其实都不太成熟。就比如数据还是不够多,质量也不够高。毕竟动物在发出声音的同时,它还干了些啥,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对它产生了啥影响。这些数据,恰恰是模型所需要的。所以现在包括 ESP 在内,很多机构的大部分工作,都还集中在数据的收集和标注上。
此外,在 ESP 最后设置的回放实验里,也还存在着伦理风险。人动物在那好好的,你突然给它发送某种信号,很有可能会干扰它们原本正常的活动。有不怀好意的人,还会模仿一些濒危动物的叫声,借此来捕捉动物。就比如,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利用播放代表交配的录音,来引诱黑冠黄雀鹀。
人类一直想搞懂的动物语言 现在终于有希望了
但不管怎么说, AI 也算是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就像 ESP 官网上所说的那样, “ 超过 800 万个物种共享我们的星球,而我们只能听懂一种语言。 ”
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们可以自由地跟小猫小狗说话,这件事情真的太酷了。